“現在是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最好的時代。”投資了小米科技、Ucweb等多項移動應用的天使投資人雷軍不掩飾對該領域的青睞。日前,超過2000家大小廠商來到中國北京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表達了與雷軍一樣的愿景。但希望并不等同于現實,搜狐董事長張朝陽掀起的互聯網泡沫論一樣侵擾到看似更具前景的移動互聯網領域。
追逐熱情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在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公布了一組誘人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3.03億,占網民總數的66.2%,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今年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guī)模達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環(huán)比增長23%。
用戶規(guī)模和市場規(guī)模的雙增長不由得吸引諸多大佬入局。有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教父”之稱的李開復2009年離職谷歌后把主要精力也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相對市場格局淡定的PC互聯網端,李開復旗下創(chuàng)新工場選擇把七成以上項目押寶移動應用,小至魔圖精靈這類手機照片美化工具,大至“點心”這種基于優(yōu)化谷歌Android的手機操作系統,李開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志在必得與雷軍殊途同歸。
據不完全統計,雷軍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先后下注手機瀏覽器Ucweb、分享應用小米科技等數個移動互聯網項目。相比李開復和雷軍的投資人身份,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在內的眾多互聯網巨頭直接操刀上陣,無不成立專門的無線事業(yè)部,希望在視頻、輸入法、瀏覽器、游戲、社交應用等領域能完美復制PC端的輝煌。
更為關鍵的是,百萬數量級的科技創(chuàng)業(yè)者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看到了PC端無法獲得(PC端巨頭壟斷嚴重)的成長機會。諸如LBS應用街旁網、手機瀏覽器Ucweb、手機安全應用安全管家迅速上位。
大佬和創(chuàng)業(yè)者對移動互聯網的熱情一年來進一步吸引了風投的興趣。李開復之前曾透露創(chuàng)新工場募集的數億元資金“足夠用五年”,其點心操作系統不久前也獲得A輪千萬美元級別融資準備獨自成長。而雷軍旗下小米科技據傳去年底就拿到3500萬美元的融資。
如果上述數據還不足以說明移動互聯網行業(yè)的資本瘋狂,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移動互聯網這一行業(yè)投資案例數量為23起,16起已披露數據的總投資額高達2.16億美元,平均單筆投資金額近1300萬美元。預計2011年移動互聯網平均單筆投資金額將進一步提升。
移動互聯網行業(yè)似乎進入一個你情我愿的鼎盛時期。
泡沫風險
張朝陽在描述互聯網第二次泡沫來臨時拿“未盈利估值過高和投資熱情太高”說事,雖然移動互聯網作為全球初次浪潮,泡沫概念尚未成型,但大部分行業(yè)人士承認移動互聯網存在泡沫風險,對此心懷忐忑。
“當水在流動的時候就會有泡沫。”移動互聯網門戶3G門戶總裁張向東用水流形容移動互聯網泡沫風險無可避免。移動廣告服務商多盟首席運營官張鶴坦言,“局部肯定是有泡沫”,確實有很多錢都砸在這個上面,如何營收等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多少會有一些風險。
而手機多媒體軟件手機大頭CEO王秦岱也認為,移動互聯網正經歷輕微階段性過熱。談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泡沫程度,滾石移動CEO李敬打比喻認為,移動互聯網就跟一扎啤酒一樣,“美味的啤酒一定有泡沫,但是你要知道哪個是泡沫,哪個是真正的酒”。
但多數行業(yè)人士也表達了“泡沫可解決,前景樂觀”的態(tài)度。李開復認為:“當同類上市公司增多時,泡沫會被慢慢擠出。”張向東也指出,“移動互聯網的價值正在市場里呈現,資本的進入正是對價值的衡量,當我們把時間拉長看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會看到泡沫對從業(yè)者來講并不那么重要”。
王秦岱也直言“并非壞事”,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想象空間超過了其他所有的”,這個泡沫隨時都可能調整,談不上是一個巨大的泡沫,它破滅,因為它的價值還在不斷的被挖掘。
知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則建言:現在是融資的好機會,“萬一有一點泡沫,有一點冬天,先把糧草準備足,把競爭門檻拉開”。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中國企業(yè)的泡沫風險擔憂,Infinity Venture(無限創(chuàng)投)合伙人田中章雄則認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有大量的用戶,因此并沒有泡沫出現。風靡全球的游戲《植物大戰(zhàn)僵尸》開發(fā)商寶開游戲面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仍然選擇緩慢叩開中國大門。
賺錢困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寶開這類海外公司謹慎進入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主要還是考慮商業(yè)模式風險,即賺錢的問題。相較國內的移動互聯網企業(yè)目前閉口不談商業(yè)模式,燒錢搶占陣地,海外公司明白很難把付費主流的商業(yè)模式移植到中國。
這也是移動互聯網第一次浪潮即遭遇泡沫質疑的主因:高投資未必高回報,因為誰也沒想好怎么賺錢。
行業(yè)普遍認為,如同巨頭希望復制PC互聯網端產品版圖,移動互聯網市場商業(yè)模式也應該基本仿效PC互聯網端的兩大主要方式:廣告和用戶付費。但這兩塊發(fā)力仍需較長時間,目前移動互聯網主打免費應用,諸如手機瀏覽器、移動IM等工具廠商寄希望廣告營收,而用戶付費的未來主要集中在手機游戲和移動電子商務以及其他增值業(yè)務領域。
但張鶴坦言,移動互聯網的廣告趨于成熟,“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甚至兩三年的時間”。百分通聯高級副總裁王毓也持有相同觀點,她認為,相對于目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火爆,移動互聯網廣告爆發(fā)還需一兩年。“剛剛處于起步或者是一個爆發(fā)初期的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
市場分析機構eMarketer日前預計中國移動廣告市場規(guī)模2011年將達到28.88億元,但這個數字相較中國數億手機網民數量和PC互聯網400多億元廣告收入仍相差很遠。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受手機界面的展示局限,廣告主以及應用開發(fā)商對移動互聯網廣告的認同尚需一段時間。就在不久前,LBS(地理位置)服務商街旁網發(fā)布商戶平臺,免費向商家提供移動互聯網線上營銷方式,以期獲得商家對廣告營銷價值的認可。
這是主打應用免費,廣告營收,是不敢碰觸用戶付費概念的移動互聯網廠商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即便在走用戶付費路線,商業(yè)模式較為清晰的移動電子商務和手機游戲方向,用戶是否愿意移動支付和如何支付成為最大掣肘。消息顯示,銀聯系和運營商爭奪已久的移動支付標準上月剛剛初定,何時開始實施尚未有著落。而對支付寶等支付廠商來說,第三方支付牌照遲遲懸而未決以及支付安全問題也是影響移動支付跨步發(fā)展的重大原因。
但這些廠商已然等不急。不久前,支付寶與Ucweb瀏覽器達成戰(zhàn)略合作,簡化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支付環(huán)節(jié)和解決相關安全問題。談及更復雜的分成問題,支付廠商爭奪激烈,但開發(fā)者尚在外圍旁觀。
“賺錢與不賺錢都是現階段不敢考慮的問題,移動互聯網領域很多企業(yè)吸金太多,不收費尚且無法獲得用戶青睞,盈利能保證殺出這輪資本泡沫嗎?”一位游戲開發(fā)者不無擔心地告訴記者。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