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2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知名科技博客作者利茲·甘尼斯(Liz Gannes)發(fā)表文章稱,隨著Facebook等社交服務和應用越來越多地啟用“閱讀回執(zhí)”功能,互聯(lián)網(wǎng)“潛水時代”也即將終結,大量的“潛水者”將不得不改變被動模式,浮出水面并啟動主動模式。
以下為利茲·甘尼斯文章主要內容:
有報道稱,僅1%的用戶創(chuàng)造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全部內容,而其他99%的用戶都是被動的內容瀏覽者。但現(xiàn)在,“潛水”已經(jīng)成為一種比過去積極得多的活動,因為即便用戶瀏覽內容也會被報告給其他用戶。
例如本周,如果你瀏覽某個Facebook群組內的貼子,這個社交網(wǎng)站就會告訴群組內的其他用戶你曾在何時瀏覽過某個貼子。這意味著這個問題的終結:“嗨,哥們兒,你有沒有看我發(fā)的貼子?”,因為證據(jù)顯而易見。
這也同時意味著,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里最核心的活動之一“潛水”將越來越難以維系。被動變成了主動,后向退變成向前擠,偷偷瀏覽說明你感興趣某人。
Facebook最近為其通訊產品新增了類似的功能,而它并非唯一一個使在線交流更負責任的服務。很多通訊和社交產品都添加了“閱讀回執(zhí)”(read receipt)。
例如,Path移動應用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告訴用戶,誰曾瀏覽了過去的內容,誰曾查看了自己的資料。Evite可以顯示人們打開邀請函,OkCupid可以顯示哪些用戶瀏覽了自己的資料,Outlook等電子郵件系統(tǒng)則可以允許用戶添加發(fā)送與閱讀回執(zhí)。黑莓Messenger服務一直具有報告一則消息是否被閱讀的功能,現(xiàn)在蘋果iMessage等服務也具備了這樣的功能。
有人喜歡這種日益增加的數(shù)字責任感,這使得對話更加活躍,如果你知道你的對話伙伴知道自己已經(jīng)閱讀了信息,你會更加快速地回復。反之亦然,如果你知道某人還沒有閱讀信息,你會認為他們不在線或者不方便,而不僅僅是忽略自己。
而對于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個人分析。科技網(wǎng)站The Next Web編輯德魯·奧拉諾夫(Drew Olanoff)在博客中寫道:“這是我的內容,我應當知道誰瀏覽了它。”
TechCrunch社交產品記者約什·康斯丁(Josh Constine)做出了下一步符合邏輯的猜想:Facebook會不會在其核心產品新聞流和照片中添加“閱讀”回執(zhí)功能?
群組和郵件是一方面,這是交流與協(xié)作工具,負責任是應當?shù)模缃粍t是另外一回事。Facebook拒絕回答康斯丁提出的問題,但顯然它應當予以考慮。
長遠來看,所有這些小片段使得在線溝通更加接近現(xiàn)實生活,如果你面對面與人交談,就很難掩飾自己沒有聽到對方的話?,F(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情況同樣如此。
推動在線責任感的因素無處不在,包括實名制的出現(xiàn)(Facebook和Google+)、視頻聊天(Skype和FaceTime)、統(tǒng)一身份和登錄系統(tǒng)(Facebook和Twitter),以及整個Facebook開放圖譜(Open Graph)應用,例如音樂服務Spotify可以自動報告每一首播放過和被點擊過的歌曲。
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在線時仍然可以選擇是否報告我們的存在。我們可以選擇以被動的模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瀏覽,從不在博客上發(fā)表評論,從不瀏覽他人的度假照片,從不暗中關注自己喜歡的人,也從不閱讀名人微博。
從個人來講,我喜歡這種模式,我有太多的時間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潛水,而不是與他人交流,或者跳出來做些其他事情。因此,這個“閱讀回執(zhí)”的世界令我們這些潛水者感到害怕,但現(xiàn)在來看,這顯然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是時候啟用主動模式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