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中國地圖像一只大公雞,但是很少人知道,加上海洋,中國地圖更像一支燃燒的火炬。”退伍老兵伍立橋激動地說。62歲的他,收集了500多幅古今中國地圖,計劃于今年國慶前后展出,希望通過展覽,增強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籌備即將舉行的地圖展,老兵畫廊負責人伍立橋在整理各個時期的地圖
緣起退伍越戰(zhàn)老兵開畫廊
1968年,伍立橋中學畢業(yè)兩年,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汽車兵,并參加了援越抗美。退伍后,他在工作之余,發(fā)展自己收藏的愛好,逐漸成為了一名資深收藏人。
多年來,伍立橋收集到了不少寶貝:朗世寧畫琺瑯古堡式座鐘、《蘇東坡與十六羅漢》石刻、民國時期老店的招牌……其中不少與老廣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關(guān)于自己的藏品,他說:“我只是祖先財富的暫時保管者,以后要留給社會,留給后代。”
2006年,伍立橋的“老兵畫廊”于荔灣區(qū)1號國際文化廣場開張。這個地方成為了援越抗美老兵們經(jīng)常聚會的場所,也成為他展示自己藏品的一個窗口。
據(jù)了解,近年來,他每年都在老兵畫廊免費舉辦三次展覽:“春節(jié)免費珍寶展”、“八一援越抗美老照片展”、“十一微雕展”。
老兵畫廊成立后第四年,一位名叫蕭景賢的老兵給伍立橋寄來了一封信件。這位上世紀五十年代參軍的老兵,經(jīng)歷過海戰(zhàn)、駐守過海島、參與過南海地圖勘測活動,對海洋有著深厚的感情。
“退伍幾十年,他對海洋依舊特別關(guān)注。2010年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幫忙宣傳海洋領(lǐng)土的概念,我倆一拍即合,他還給我寄了許多非常有用的資料。”也就是從2010年開始,伍立橋通過各種手段,搜集中國古今地圖,實踐自己辦“中國古今地圖展”的想法。
夢圓五百幅中國古今地圖展出
目前,伍立橋已搜集到了500多幅地圖,并計劃于今年國慶前后在老兵畫廊展出。
“說起這個展覽,跟你們南方日報還有淵源。”伍立橋拿出了一張2001年4月26日南方日報A4版的復(fù)印件,“《寸海必爭 從地圖開始》這個標題取得太好了,自從看了你們的報道,我就產(chǎn)生了開辦一次愛國主義地圖展的想法。”
后來,伍立橋看到關(guān)于海洋的報道,便細心地剪下來,貼在一本剪報上。“我國的海洋領(lǐng)土意識現(xiàn)代才建立,落后發(fā)達國家太多。而在此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忽略了藍色國土,很多年輕人知道中國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但不知道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也不明白海洋對國家的意義。”
到了今年,伍立橋認為開辦地圖展的條件終于成熟了,他決定將原定的“十一微雕展”改為中國古今地圖展。為辦這次展覽,伍立橋所花費用不菲,但他熱衷于將自己的藏品與市民分享。
在老兵畫廊外面的桌上,記者看到了一疊堆放整齊的地圖。粗略翻一下,便看到了《中國元朝疆域圖》、《中國海洋地圖》等,這些地圖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初高中教材所含的教學地圖。為整理這些地圖,伍立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覺得很值得,“海洋可以托起一個國家,我希望通過這樣的展覽,增強人們愛國主義精神。”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