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車載DVD到車載DVD導航,后裝在幾年的時間內以幾何倍數的數量遠超前裝的方式將導航送進了汽車。同時也造就了凱立德、道道通等地圖品牌。從二維到三維,從主頻要求,從系統(tǒng)支持,地圖一定時間段在引導后裝市場進行產品質的升級。曾幾何時,后裝主機廠宣傳都得帶上那么一句XXX正版地圖而進行產品宣傳。地圖品牌讓后裝車機品牌能夠產生溢價。當年深度合作的后裝廠家更是走進了蓬勃發(fā)展。凱立德、道道通更是在相互競爭中不停的提高自已的內功而配合后裝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產品升級。然而2012年開始,地圖卻慢慢退到背后,有的淪落到天天拿著一個牌照找婆家,有的IPO終止,有著前裝背影的美行卻在一步一步蠶食后裝的份額,連名不見經傳的欣嘉航也山雨欲來風滿樓,可笑的是口口聲聲不進后裝的高德高層也頻頻出入后裝公開會議(前兒個會上某高層還在后裝會上說不入后裝是他這個最高領導最明智的選擇)。后裝地圖凱立德一家獨大的局面正發(fā)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究其原因在哪里呢?
一是來自廠家的需要。后裝導航廠家做大了,自身品牌需求,再也不想活在地圖的陰影之下。好幫手、路暢、華陽、飛歌等一線廠家站在自身的發(fā)展策略而言不可避免會選擇更多的地圖合作伙伴。而為了做好做專自已的個性化產品,不可避免會出現深度的定制化地圖,這也就給了美行一個最好的機會。繼一線廠家伸出橄欖枝后,不少二線三線廠家因為價格和差異化的考慮也不得不被逼進行調整。畢竟經過近十年的發(fā)展,后裝導航廠家都有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積累,在選擇地圖上已有足夠的發(fā)言權。隨著圈子人物的變動,欣嘉航一夜間也走進了行業(yè)的視線。
二是來自自身的懈怠?;叵肫甬斈陝P立德可是一年四次升級,業(yè)務員更不是單單在賣地圖,更是在探討行業(yè)產品發(fā)展,同時擔當了行業(yè)咨詢的工作??烧驗槲ㄒ坏母偁帉κ值牡瓜?,自身深層次的開發(fā)速度慢了下來。從2011年至今,凱立德地圖不但沒有質的飛躍,更是少了很多聲音。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凱立德到底在背后干什么呢?聽聞近期將高調進行產品質的突破,難道又將爆發(fā)?閑情逸致先來做一個預估,看看凱立德難否帶來我們所需要的。
一是增量更新。對于消費者來說,導航電子地圖偏低的更新頻率是降低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如何實現快速的更新呢?大家知道電腦上的軟件大多采用實時更新的方式,每次只需要下載體積較小的數據包,地圖是否也能這樣呢?用戶不用像以前那樣每次都更換完整的地圖,大大簡便了操作(貌似美行地圖去年就開始宣傳這個了)。二、實時動態(tài)導航。通過對實時交通信息的支持,讓用戶可以規(guī)劃出更合理、時間更省的路線。另外要做到實時動態(tài)導航,地圖POI點還需要增加動態(tài)屬性,比如商場信息點會附加價格、打折促銷、第三方評價等信息,這些屬性會實時變化,這種設計對于用戶的出行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試想想這些地圖出來后你還會天天坐在那想車聯(lián)網嗎?后裝導航廠家自個全會帶上通訊來配合的,用戶也會自已加上通信方式來導航的。三是不得不說的特殊需求。限高限行等內容如何加入到導航的路徑規(guī)化中來。外地車不讓入廣州,可俺從深圳去佛山一定要經過廣州,路徑如何規(guī)化?單雙號限行路段又如何規(guī)化?限高不僅僅是物流車,如果我在SUV上面加個自行車會不會也需要考慮到?
隨意的想了一通,大家一定會講到手機導航。在我想來手機導航真不知到底是為誰導航?目前看到的還是為車導航還是離不開車。既是手機為什么就不為人導航呢?為人導航為什么就不加入諸如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行人專用的屬性呢?行人導航和行車導航應還是有質的區(qū)別吧?當然技術層面和數據上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我想沉寂了兩年的凱立德的狼性本質應還在,但愿這次新版本的橫空出世,能讓疲憊不堪的后裝廠家能看到新的希望。而不是給欣嘉航和美行搶去了份額。當然后裝廠家更是可以靜觀其變而找到適合自已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張蓬)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