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
騰訊科技訊 4月3日消息,2014第五屆物聯網大會4月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在發(fā)言中提到,物聯網時代是“大智移云”時代重要標志。
鄔賀銓提到,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合稱為“大智移云”。
談到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關系,鄔賀銓提到國際電信聯盟曾定義:物聯網是基于現有的可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物理的、虛擬的物件提供先進服務的全球信息社會基礎設施。他表示,物聯網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
中國有200多個城市要建智慧城市,鄔賀銓表示,互聯網實際上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智慧城市也是“大智移云”所有技術的綜合體。
鄔賀銓指出,物聯網發(fā)展現在處于嬰兒階段,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標識問題,包括體系模型和語音交互,包括數據挖掘和安全隱私,包括商業(yè)模式,包括行業(yè)的進入門檻對成本的影響等;也有很多技術需要攻克,體系技術軟件的服務、云計算,硬件怎么做到低成本,還有數據信號處理,發(fā)現與搜索引擎,關系網絡,電源與能量存儲等。
對于物聯網的產業(yè)規(guī)模,鄔賀銓提到IDC的預測,各個垂直行業(yè)的物聯網產業(yè)跟服務市場之和,早在前年就達到4.8萬億美元,預計2020年有望接近9萬億美元,鄔賀銓指出,在物聯網規(guī)??偭縼碇v,中國是僅次于美歐的第三大物聯網應用的領域的地區(qū)。
鄔賀銓表示,國家在大力推動物聯網的發(fā)展,出臺了物聯網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去年9月份國家發(fā)改委牽頭8個部委聯合出臺了10個物聯網發(fā)展的專項計劃;今年2月國務院馬凱副總理召開了物聯網的工作會議;最近發(fā)改委即將啟動物聯網的重大工程項目2014—2016,其中有物聯網應用示范的專項,物聯網的傳感器和N2N的專項,互聯網的信息處理專項,還有物聯網的開放體系架構專項。
以下為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發(fā)言實錄:
鄔賀銓:尊敬的吳部長、周經濟師、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來到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我的報告題目是“大智移云與物聯時代”。會講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大智移云助力物聯網,一個是物聯網發(fā)展的進行時。先說第一個問題,“大智移云助力物聯網”。
為什么說“大智移云”呢?我們看看我們現在所處的環(huán)境,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大數據、吳基傳網絡深化都在發(fā)展,所以我把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合起來叫“大智移云”。05年以前我們是以計算機作為創(chuàng)新平臺,05年是以互聯網作為創(chuàng)新平臺,現在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等作為新一輪的創(chuàng)新的平臺。
大智移云跟互聯網是什么關系呢?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移動智能終端本身就是多功能的互聯網節(jié)點,所以互聯網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云計算本身來支撐海量互聯網數據,所以互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智慧城市是互聯網效能得到充分體現,互聯網產生大數據,反過來通過大數據挖掘完成互聯網從感知到認知的全過程,我們走過了以計算機為中心,以圖形作為主要界面的PC時代,走到以軟件為中心的網絡時代,走到了以云計算時代,現在又是一個以應用為中心、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物聯網時代,當然我們現在正在大家議論的以用戶價值為中心、以數據挖掘作為主流技術的大數據時代,所以物聯網是跟我們的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這些是密切相關的。
互聯網跟物聯網什么關系呢,國際電信聯盟曾經給過一個定義,就是說物聯網是基于現有的可互操作的信息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物理的、虛擬的物件提供先進服務的全球信息社會基礎設施。物聯網里頭我們現在在這個圖上可以看到,物聯網上我們叫IOT,在IOT里頭,這個跟M2M是常用的,這里面有物理的,有識別符號的,有非識別符號的,這個TOT只是物聯網的一部分,物聯網沒有包括虛擬的,所以把WEB和物聯網放在一起未來發(fā)展愿景就是我們叫做泛在網,物聯網未來進一步演進到泛在網絡。物聯網也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下一代物聯網希望是安全的,具有移動性普適計算,下一代互聯網應該說是移動的互聯網,走上泛在的的互聯網。
另外,互聯網上的一些技術也會用到我們物聯網上,像現在基于IPV6的6LoWPAN協議在物聯網上得到應用,早期的物聯網協議可能還是比較多的還是比較雜散的,現在很多人認為未來應該整合是基于IPV6來發(fā)展的,IPV6不是基于物聯網應用的,所以只有把IPV6簡化,進行壓縮,基于IPV6的低功耗的網絡協議。
另外,我剛才說了,移動互聯網跟物聯網是并行發(fā)展的,我們移動終端早年是沒有物聯網功能的,只能聽我講,后來我們可以觸摸了,現在在移動終端上,我們可以加上很多導航、位置服務,實際上已經把互聯網的功能加上去了,而移動終端上嵌入了很多互聯網節(jié)點的能力。你們可以看到,早年移動終端為MP3,加上彩屏,可以看電視,可以上WIFI,觸摸屏,有二維碼,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手機上面有光線感應器,白天手機不會發(fā)亮,晚上會自動發(fā)亮,像我老花眼,把手機放在前面,就會感知你這個位置把字變大,重新編排屏幕會跑出來,現在我們說我們手機往往都是觸摸的,可以手寫輸入,有的公司避免不侵犯別人公司的專利改成這個觸摸的,手機上有攝像頭,能夠感知到我們觀看的人,你眨一下左眼、眨一下右眼,點一下上發(fā)就自動翻譯了,里面裝了很多互聯網的功能,比如里面裝了陀螺儀,如果摔跤以后,他可以通過手機定位判斷你的位置,通過連到醫(yī)院可以查到機主有沒有什么疾病。所以現在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功能都裝在手機上,當然未來可能還有更多更多的傳感器會嵌入到我們的手機上,所以移動終端成為重要的物聯網的節(jié)點。
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里面,有很多是跟物聯網有關的應用。最上面這張圖是2005年梵蒂岡演說的場景,底下的圖同樣是梵蒂岡的演說,只不過是2013年,差了8年,所有的人都拿起了手機、平板,都有照相功能,照相本身也是一種互聯網的傳感的功能,當然這些互聯網功能的出現使我們移動通訊流量也增長了很快。
另外,現在都在談論可穿戴終端,可穿戴終端實際上是一種互聯網跟便攜式終端的結合,有些可以直接連到移動通訊網,有的是通過藍牙連到我們隨身攜帶的移動手機上,通過手機連到網上,傳感器設備成為隨身的互聯網。
我們說本身互聯網也是產生大數據的來源,這里以環(huán)保為例,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搜集很多數據,而由于互聯網使我們的數據量更大,IDC曾經統(tǒng)計,目前來看,所有的數據量里,將近一半由互聯網產生。解釋這些大數據,需要用到云計算、數據挖掘。
在處理互聯網數據的時候,有些數據量很大,這個時候需要有云計算來支撐的一個大數據平臺,因為它是像攝像頭的數據,一天到晚都在拍,沒有停止的時候,因此我們不太可能像過去一樣,我們說把數據帶進城市,當時數據是靜止的,這個數據是活的,所以我們要帶進數據。
往往我們作為大數據分析有三個層面的數據,一個是網絡層面,這是從網上搜集,一個是物理層面,從傳感器互聯網搜集的,當然還有社會層面,比如政府體系來推動的,把三元的數據綜合,我們才能得出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現在都在談中國有200多個城市都說要建智慧城市,互聯網實際上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加上我們的分析能力,所以無線城市、數據城市、感知城市、寬帶城市是我們的智慧城市,我們需要建設宜居、健康、幸福等,這才是我們智慧城市的應有之意,所以智慧城市也是“大智移云”所有技術的綜合體。[page]
我們剛才說,政府的數據在智慧城市里頭是一個巨大的數據,這也是IDC提供的,你可以看綠色是監(jiān)控,監(jiān)控的數據占了整個數據的一半以上,我們一個城市有幾十萬個攝像頭,一個攝像頭一小時產生很多數據,現在我們還有像北京政府,2003年就63TB數據,2012年就95TB的數據。
這個數據是很大量的,飛機里面裝有傳感器,飛行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通過衛(wèi)星把信息發(fā)給引擎公司,從倫敦到紐約每一個飛行一個小時產生640個TB數據,我們說馬航飛機失聯,在上個8日早上1點鐘就把通信關掉了,可是在其后所飛行的7個小時里頭,他不斷的搜集傳感器的數據,每個小時通過衛(wèi)星發(fā)送給發(fā)動機公司,所以美國能夠根據發(fā)動機公司搜集到馬航飛機發(fā)動機的數據,判斷馬航飛機轉向,跑到了印度洋南邊。美國實際上每個月搜集360萬次飛行的記錄,監(jiān)視2500個引擎。
現在企業(yè)的數據很大,全球的數據達到2.2個ZB,10KB相當于一張AW紙。
服務器的數據更大了,中國聯通每秒上網用戶83萬條,對應的沃數據量是3.6PB,農夫山泉規(guī)定它的市場人員要到每個超市,拿照相機拍下這個超市農夫產權的礦泉水落有多高,競爭對手的礦泉水落有多高。
公交一卡通,每天拿著公交卡上公交車的4千萬人次,地鐵一千萬人次,每天搜集的數據量達到30GB,存儲量達到20TB。農業(yè)銀行,統(tǒng)計的非結構化的數據的量比結構化數據量還要大。
醫(yī)療里面,有病例,有大量的數據,中國是大量的病人到醫(yī)院做CT,實際上一做可能做幾千,CT的一次掃描可能就幾十個GB,現在中國的病人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北京大學每天門診1萬人,北京301醫(yī)院每天門診1萬人,我到河南鄭州大學說,我每天門診13000人,住院1萬人。按照醫(yī)院的規(guī)定,一個患者的數據要保存。這個圖是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08年數據超過了100TB,到2010年可能1000個TB。當然醫(yī)療的大量數據也是從傳感器搜集起來的。
網站的數據,淘寶,現在服務器上超過100個PB已經處理的數據,百度存儲的網頁接近一萬億,數據總量接近1000個PB,騰訊壓縮以后的數據是100個PB,新浪微博晚上高峰期每秒接收100萬次。大家網站的數據跟互聯網什么關系?數據的網站上面的一些數據也是我們感知的數據,這里邊也是感知來的數據。
這些互聯網的流量,左邊這個圖,1998年全球每一個網民一個月才下載1兆,到2008年到了1個GB,可是到今年有10個G,如果在座的每個月下載不到10個T這么大的容量,沒達到全世界平均水平。
我們用全世界的互聯網流量達到1GB要多長時間,2001年要一年,去年只有一天,1個EB是1000個PB,1個TB是1000個GB。一本《紅樓夢》是1.74個MB,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年增40%,每兩年全世界存儲的數據量翻番,2013年和2014年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歷史以來,一直到2012年產生數據量的總和,每2年翻一番這個叫做新摩爾定律。2011年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量1.8個ZB,如果裝到一個iPad上要裝575億,把iPad專用,可以用的iPad是兩座中國的長城。2020年40ZB,等于424艘航母的重量。
所以我們說大智移云成就了互聯網,我們感知搜集的數據,通過我們的通信網絡寬帶化更新我們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完成了感知到認知的整個過程。
下面講一下物聯網發(fā)展的進行時。物聯網現在還是嬰兒階段,從概念到現實至少還要五年,Gartner公司去年7月發(fā)布的物聯網理論,再一個技術出發(fā)期到希望期時間,可能過若干年,他是藍色的,就是說至少有5到10年,可能可以走到普遍推廣,也就是說我們看物聯網必須要放眼亮,就是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
物聯網的發(fā)展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標識問題,包括體系模型和語音交互,包括數據挖掘和安全隱私,包括商業(yè)模式,包括行業(yè)的進入門檻對成本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大規(guī)模的測試和驗證環(huán)境,還有我們監(jiān)控還不夠豐富,可靠性、可用性不盡人意,法律法規(guī)還有不完備的地方,產業(yè)統(tǒng)計邊界不清晰。就是說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還面臨一些行業(yè)不安全的壁壘,比如說我們說從需求上來看,車聯網可能是需求很高的,但是從應用門檻看,車聯網是應用門檻也是很高的,它有安全問題,不是說你想有需求它就能很快進入。上什么東西,需求應用門檻低呢?房間里的LED照明的控制,這部分既有需求,應用門檻也不高,這些可能是需要的。就是說,物聯網的應用還面臨很多行業(yè)和安全的壁壘。
物聯網有待攻克的很多技術,體系技術軟件的服務、云計算,硬件怎么做到低成本,還有數據信號處理,發(fā)現與搜索引擎,關系網絡,電源與能量存儲,很多技術有待解決,無論如何物聯網的前景很滿了,跟大智移云是并行發(fā)展的,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帶動的智能終端的普及,在智能終端里內置的這種傳感器,在豐富物聯網應用的同時,也開拓了物聯網的應用空間??纱┐鹘K端的興起,是機器到機器,和機器到眼、人到機器更緊密的結合。移動應用促進了物聯網更快的發(fā)展,大數據的發(fā)展也提升了物聯網的價值。另外硬件技術、集成電路的進步,使物聯網變得更加容易了。
1946年,半個多世紀以前,當時計算機剛剛發(fā)明,占地170平米,現在相當于會計手上拿的一個計算器。1975年,美國國防部門用500萬美元購買了一臺當時全世界最前進的超級計算機,相當于我們現在手上拿的蘋果4,1985年美國再次購買一臺最新的計算機,相當于我們現在的iPad2,1997年我們買一個GB的閃存價格大概是8千美元,現在25美分,由于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物品聯網變得越來越容易,像一顆鹽那么大的一個立方毫米的計算機包含了太陽能電視、薄膜電視、傳感器、存儲起,像一顆鹽那么大的攝像頭,有250×250象素的分辨率,像灰塵那么大的傳感器,0.05×0.005毫米大小的傳感器,具有溫度、壓力和運動檢測和通信能力。因此,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嵌入到物品里頭的東西越來越多,當然可聯網的消費者家居發(fā)展很快,像思科、IDC等公司,2015年會有150億個物品聯網,到2020年這個數據達到500個億,如果回看2010年我們才20億,也就是10年增加了20倍。目前來看,雖然已經不少的東西聯網了,但是聯網的物品只占所有物品的1%,就是說還有99%的沒有聯網,因此可以看出未來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設備量,綠色的是計算機通信,淺藍色是移動和媒體,淺綠是家居,底下是空調,實際底下這兩部分都是物聯網的部分,可以看到這個量是非常之大的。
當然,物聯網產品是碎片化了,不同的產品它的規(guī)模相差很大,規(guī)模最大的是室內的LED照明的控制,還有智能電表,還有煙霧報警器,最近谷歌公司拿了3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一個恒溫器和煙霧報警器的公司,就是做物聯網,這個公司人不多,但是谷歌拿32億美元去買他們,有人說谷歌馬上要進入物聯網的領域了,我們現在中國大量的是安防,當然在全球來看這個比例應該不是最高的,但是后面還有一些其他的應用。
物聯網的產業(yè)規(guī)模,IDC認為,各個垂直行業(yè)的物聯網產業(yè)跟服務市場之和,在前年就達到4.8萬億美元,到2020年有望接近9萬億美元,這里可以看到,中國應該說在規(guī)??偭縼碇v,在物聯網來講中國是僅次于美歐的第三大物聯網應用的領域的地區(qū)。
全世界物聯網的經濟增加值,左邊這個曲線可以看到2020年大概預計是1.9萬億美元,而且這個增長還是保持了比較高的速度,右邊這個圖,是增加值1.9萬億里面怎么造成的,制造業(yè)占15%,保健醫(yī)療站15%,保險占了11%,銀行競爭占了11%,后面包括零售批發(fā)、計算機服務等等。工業(yè)的應用,還有我們醫(yī)療上的應用,將來是物聯網很大的一個運動空間。很多公司將物聯網列為影響今后3—10年的顛覆性技術,Gartner公司提出,2014年發(fā)布影響今后3年的10大技術,很多都是跟物聯網有關的技術。麥肯錫公布,2025年12中顛覆性技術,物聯網排在第三位。
國家在大力推動物聯網的發(fā)展,國家出臺了物聯網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去年9月份國家發(fā)改委牽頭8個部委聯合出臺了10個物聯網發(fā)展的專項計劃,今年2月國務院馬凱副總理召開了物聯網的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物聯網的推廣應用工作,最近發(fā)改委即將啟動物聯網的重大工程項目2014—2016,其中有物聯網應用示范的專項,物聯網的傳感器和N2N的專項,互聯網的信息處理專項,還有物聯網的開放體系架構專項。
最后,物聯網的發(fā)展跟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是相輔相成的,物聯網時代是大智移云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信息技術應用深化的重要體現。物聯網是制造業(yè),但更是服務業(yè),物聯網既支撐經濟發(fā)展,又服務于社會管理、人民生活。物聯網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商業(yè)模式、行業(yè)準入等方面仍面臨重大的挑戰(zhàn),但應用廣闊、市場規(guī)模大、前景明朗。國家重視物聯網的發(fā)展。
謝謝大家!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