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導航技術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人稱“北斗女神”、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青年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衛(wèi)星導航定位技術,對導航信號體制、導航增強技術、高動態(tài)高靈敏度導航信號的快速捕獲和精密跟蹤技術持續(xù)開展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作為分系統(tǒng)負責人承擔二代導航二期重大專項課題一項,作為組長承擔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光電研究院院創(chuàng)新課題。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于今年7月?lián)駲C發(fā)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fā)射任務,實現(xiàn)火星環(huán)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并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qū)進行精細巡視勘查。
記者精選了大家最關心的十大火星疑問,特邀十大火星知識官,為網友做了一一解答。
其中,對于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的話題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導航部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網友口中的“北斗女神”徐穎解答。
徐穎表示,火星是我們的鄰居,火星也是我們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huán)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其實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火星移民的整體改造方案。大概多少年可以對火星改造完畢,移民火星,我覺得這個單位要用千年為單位計量。”徐穎認為。
在眾多星球當中,人類為何選擇了火星移民而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據了解,相比人類探測過的其他行星,火星有更適合人類移民的居住條件,比如火星表明的稀薄大氣,火星的極冠之下“古老水”的存在等等。
但是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正如徐穎所說,科學家已經制定了多套方案,來使得火星更為宜居。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火星稀薄的氧氣。氧氣是人類呼吸的必須品,但天文學家們在火星上并沒有看到氧氣存在的痕跡。相反,火星上到處充斥著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氣,因此,我們在進行星際移民前必須要將此問題解決。
其次,還要解決食物供給問題。如何在火星貧瘠的土壤上種植出人類需要的糧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美國航空航天工程師、作家羅伯特·祖伯林認為,火星的轉變可以在1000年左右完成。這一“千年改造火星”的詳細規(guī)劃,將使人類在1000年內,像“愚公移山”一樣,逐步把這顆沒有生命的火星改造成供人類居住的綠色星球。如果“火星改造”計劃能夠成功實施,或許1000年后,當溫室效應最終可能摧毀地球家園時,火星將成為人類太空“諾亞方舟”的“綠洲”。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