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京揭曉,航空航天領域12位獲獎人和團隊獲獎。航天兩大集團共有三人獲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得技術先鋒獎,五院北斗三號衛(wèi)星總指揮遲軍獲得領導卓越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83廠數(shù)控銑工曹彥生獲得大國工匠獎。
李東
技術先鋒獎
作為總設計師
他哺育長征五號十載
又送其“建功立業(yè)”。
2016年11月3日
長征五號火箭首飛成功。
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改變了全球航天界的 “游戲規(guī)則”。
2020年7月23日
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發(fā)射成功
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為了開拓中華民族與星星對話的能力
他埋首寫就詩篇:
《我有擎天箭·賀天問一號成功發(fā)射》:
屈子曾又問,列星安陳顯?
今朝換日月,我輩慰先賢。
欲靠上下形,求索看航天。
星河路雖遠,我有中國箭!
遲軍
領導卓越獎
2020年6月23日,中國西昌。
北斗系統(tǒng)第55顆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宣告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中國首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就此竣工。
作為衛(wèi)星項目總指揮,他長舒一口氣。
造衛(wèi)星并不難,難的是百分之百國產化。
對于這一點,他從沒有過任何動搖:
“一定要做中國人自己的導航衛(wèi)星!”
過去的兩年半
他的團隊實現(xiàn)了衛(wèi)星發(fā)射13戰(zhàn)全勝、20星連捷的紀錄
還創(chuàng)造了單個型號三年內連續(xù)成功發(fā)射的新紀錄。
他所代表的北斗人
正書寫著“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
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帶去中國導航星!
曹彥生
大國工匠獎
0.005毫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的1/16……
這樣的精度,已經接近目前數(shù)控加工領域的極限。
而對于他來說,這只是他的日常工作。
他的工作是給導彈裝上最精準的“翅膀”
精度也已成為他的人生追求。
談起工作,他整個人都透露出享受——
如果說有天賦,對點滴成就與積累的這種享受,正是他最內在的驅動力。
他成就感的另一個來源,是得英才而育之。
一門之下
4個全國技術能手
3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書寫了航天領域的傳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正是因為有他這樣堅守使命的匠心航天人
才有紅旗導彈的直沖霄漢。
有我在,空天利劍,使命必達!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共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別獲得了“大國工匠”“飛行精英”“英雄無畏”“技術先鋒”“領導卓越”“攜手合作”“終身奉獻”等七項大獎。除了航天領域,還有航空領域的功勛卓越者獲獎。例如:
陳一堅
終身奉獻獎
他,一直為飛機設計研究工作殫精竭慮
為殲教1、初教6、強5、運7、“飛豹”等多個飛機型號
貢獻了自己的盛世年華與心血智慧。
作為“飛豹”的總設計師,
他在研制過程中科學決策,打破沿用的原蘇聯(lián)設計規(guī)范體系,
大膽采用了40%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品,
并組織幾十個廠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務,
使飛機達到20年不落后的高標準,
而全部研制經費僅相當于1億美元,
這在其他任何一個進行飛機研制的國家都無異于天方夜譚。
但是,這個奇跡在他的手上誕生了!
鄧景輝
技術先鋒獎
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中
一型全新的直升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
它就是直-20,航空20家族的又一員猛將。
作為航空工業(yè)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的總設計師,
鄧景輝帶領研制團隊已經在直升機領域耕耘了30余年
從毛頭小子到中流砥柱。
進入21世紀,
他將目標放在了新一代直升機的研發(fā)上,
帶領團隊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新一代直升機的橫空出世,
實現(xiàn)了我國直升機型號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填補了我國直升機譜系的空白。
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由航空工業(yè)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fā)、電子科技等聯(lián)合主辦,得到了工信部、國資委、科工局、民航局等國家機關、軍委科技委及各軍兵種的關心和指導,以及各大軍工集團、民航企業(yè)、航空院校的大力支持。
航空航天月桂獎創(chuàng)立于2005年,迄今共舉辦了14屆,共有98位個人、29個團隊獲獎,已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的行業(yè)大獎,得到了業(yè)內外人士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
“月桂人物系列”首批圖書在頒獎典禮現(xiàn)場首發(fā)。首批三種圖書分別是《月桂人物·張恩和》《月桂人物·欒恩杰》《月桂人物·顧誦芬》。
張恩和(1939—2016)是“太行”發(fā)動機總設計師,曾獲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欒恩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曾獲第八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顧誦芬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航空工業(yè)飛機設計大師,曾獲第十三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