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 本體 第6部分:服務本體注冊》(Geographic information-Ontology-Part 6: Service ontology register)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fā)布,標準編號為ISO 19150-6:2023。
基于地理信息服務的語義和互操作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服務本體框架,從標準層面解決地理信息服務的語義交互與共享,對實現基于網絡的地理信息智能共享與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ISO 19150-6:2023為遵循ISO19150-4的地理信息服務本體,定義了一種標準化的注冊模式,便于網絡用戶能夠按照語義模式發(fā)現和訪問已發(fā)布的地理信息服務,從而通過本體和語義模式,快速實現跨地域、跨平臺、跨語言等異構環(huán)境下地理信息服務的互操作與共享。
該標準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組織,中科數遙(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武漢大學、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yè)技術聯盟、北京中科數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參加,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和北京中科數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畢建濤研究員作為項目負責人,聯合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挪威和南非等國家的多位專家共同參與完成。
ISO 19150本體標準共分為6個部分,ISO 19150-6:2023是ISO 19150標準的第6部分。目前,《地理信息 本體 第1部分: 框架》(ISO/TS 19150-1:2012)、《地理信息 本體 第2部分: 網絡本體語言(OWL)的本體開發(fā)規(guī)則》(ISO 19150-2:2015) 和《地理信息 本體 第4部分:服務本體》(ISO 19150-4:2019)均已經正式發(fā)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