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地礦局地球物理勘查隊完成了《河南省深部構造基本特征與固體礦產成礦關系研究》項目,并成功建立證據(jù)權法數(shù)字找礦預測模型。
據(jù)了解,該項目是河南省兩權價款地質礦產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組在系統(tǒng)收集全省重力、航磁、地震、大地電磁測深等地球物理探測資料基礎上,編制了1:100萬河南省深部地質構造綱要圖,并對河南省深部構造與鐵、煤成礦關系進行了研究。經分析研究,項目組推斷劃分河南省巖石圈斷裂8條、地殼斷裂18條。河南省鐵、煤成礦有關的隱伏巖體和聚煤盆地主要與基底斷裂關系密切,巖石圈斷裂和地殼斷裂主要是成礦區(qū)帶的邊界斷裂,對成礦空間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項目組對河南省約1198個異常重新篩選、評價,篩選出礦致異常52個,并建立了沉積變質型、矽卡巖型、火山巖型鐵礦航磁異常評價標準。此外,還重點研究了河南省主要的三條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帶:南礦帶即魯山—舞陽新蔡鐵礦帶、中部許昌成礦帶、北礦帶位于濟源—沁陽一線以北地區(qū)。而河南省聚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華北板塊地層區(qū)。
據(jù)悉,項目組通過研究河南省內已知鐵、煤成礦規(guī)律,確定找礦標志,在通用GIS軟件基礎上,結合成礦預測的特點開發(fā)出了基于MAPGIS和“證據(jù)權”模型的數(shù)字找礦系統(tǒng),該項研究在河南省內尚屬首次。據(jù)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數(shù)字找礦系統(tǒng)對于開展綜合信息找礦、隱伏礦定位預測是很好的探索。(周少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