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12月3日發(fā)布《2014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高德在報告聲明中稱,其結論性信息“是基于高德積累的海量交通出行數據,通過大數據挖掘計算所得,通用算法與理論保證了其合理性與科學性。”高德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振寧對他們這次的報告做了進一步的介紹和解讀。
關于大數據來源
據董振寧介紹,高德所獲得的交通大數據來源有兩個方面。
一是公眾數據,覆蓋包括目前高德3億的用戶基數,特別是采集使用了高德地圖及導航軟件的車主用戶的位置及速度數據,董振寧稱這方面高德產品滲透率為5%,即20個正在開車的用戶中,有一個人正在使用高德地圖導航服務(因為有用戶只依靠離線包導航,不使用在線導航,所以筆者推斷車主大數據提供者還要小于這個滲透比率,或者這5%是排除離線包用戶之后的統(tǒng)計結果,總之這里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二是行業(yè)浮動車數據,包括與出租車公司合作所獲得的數據,以及在母公司阿里巴巴的支持下,通過與交通部門合作,對全國90%的物流車輛的數據進行采集。
兩部分數據源基本上各占整體大數據總量的一半,董振寧推測,這樣的大數據規(guī)模將以每年3-4倍增長率增加。
高德在大數據分析中采用“擁堵延時指數”作為城市擁堵程度的評價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擁堵延時指數=高峰旅行時間/自由流(非擁堵)狀態(tài)下旅行時間),這是一個國際上所使用的計算標準,目前主流交通分析公司會使用該計算方法來評價擁堵情況,董振寧認為,交通分析使用這種方法更易于讓公眾去理解。
從報告看交通擁堵分析趨勢
整理一下高德季度內的報告提供了哪些關于交通擁堵方面的分析,從中把握高德對于交通擁堵分析的具體思路。讀者也可以訪問http://trp.autonavi.com/traffic/查看最新完整版的報告。
1.中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
這樣的統(tǒng)計分析一是讓公眾了解全國目前的交通擁堵問題的整體形勢,二是給政府有關部門一個相對科學、客觀的數字,驗證一些階段性的政策和措施是否取得了良好效果。
2.一線城市通勤日擁堵分析
對一線城市通勤時段的分析,包括了一套整體的分析,也包括具體對早晚高峰擁堵路段的分析,這些能夠幫助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重新思考在還能在這一時段做哪些事來優(yōu)化交通,比如針對不同的行業(yè)領域,鼓勵調整員工通勤時間,或者由政府有關部門出面,對道路和公交設施進行再優(yōu)化等等。
3.熱點商圈的交通特征分析
對熱點商圈分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之用。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商場都習慣于搞周年慶和年終慶活動,這往往直接導致商場周圍道路甚至幾公里的商圈路網面臨巨大的交通壓力。對商圈周邊地區(qū)的分析,能夠幫助交通和公安部門提供很有效的預警作用。
4.研究特殊時段和熱點事件對交通的影響
像雙休日、節(jié)假日、開學期間、惡劣天氣,這些時間段對交通壓力都非常大,但也有像北京在APEC期間實施的單雙號出行,能馬上緩解平日里的交通擁堵問題。對特殊時段和熱點事件的研究,能幫助公眾更好地安排出行計劃,也能讓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制定更清晰的治堵緩堵政策方案。
5.交通擁堵深度剖析和治理建議
對交通擁堵問題的分析仍需精細化,高德目前聯(lián)合清華-戴姆勒可持續(xù)交通研究中心對一線城市中普遍造成擁堵的具體路段進行Cube圖時空分析,并向政府部門提供直接、具體的改進決策。
6.分析趨勢
可以看到高德在報告中提供了從宏觀到微觀層面的分析,而基于大數據對微觀道路的分析,關系到具體擁堵路段的治理,是未來交通擁堵分析的重點。
交通大數據分析,高德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正如董振寧所強調的,所有的分析結論不僅僅滿足于看一看,更重要的是喚醒人們使用交通信息服務的意識,高德希望通過對城市交通情況進行分析,從多維度反映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為公眾交通出行、機構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所以下一步,他們會向著這三個方向繼續(xù)深入。
這從公眾層面來看,在產品方面高德也會將這些大數據分析成果集成在地圖導航服務中,形成避堵方案服務于用戶。
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將有效增加城市分析數量,并提升報告的質量。在《2014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與上季度相比,城市數量已從25個上漲至38個,但董振寧表示,如果僅僅依靠高德自己做全各個城市的分析報告還是比較困難,因此他們非常看重和各地研究機構的合作,結合當地專業(yè)人士對交通環(huán)境的認知,進行更本地化、具體化的分析。
董振寧提到,政府部門早已關注如何利用大數據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所以,高德還要做的事情是幫助政府利用大數據去做好決策,并讓成果和價值驅動政府有關部門參與交通數據的開放,形成良性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氛圍。
{{item.content}}